• 區(qū)劃代碼:37092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唐、虞、夏、商時期屬徐州!皷|原底平”為東平得名之始(《尚書·禹貢》)。漢甘露二年(前52年)于無鹽縣(今東平縣東南)置東平國,取《禹貢》“東原底平”之義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唐、虞、夏、商時期屬徐州!皷|原底平”為東平得名之始(《尚書·禹貢》)。西周境內(nèi)置須句、鄣、宿等諸侯國,春秋須句屬魯、鄣屬齊、宿屬宋。戰(zhàn)國時鄣、宿為齊無鹽邑。秦置須昌(今東平湖埠子坡)、無鹽(今無鹽村)、張縣(今霍莊),屬薛郡。西漢增置富城(今縣境東北部)、章縣(今鄣城),與無鹽縣先后屬梁國、濟東國、大河郡、東平國(治無鹽縣宿城),須昌、壽良(即秦代張縣)二縣屬東郡。東漢境內(nèi)五縣同屬東平國。三國魏,撤章縣,另四縣沿屬東平國,治遷壽張(即壽良)縣霍莊。西晉東平國治須昌。東晉改國為郡(治宿城)。南北朝北齊富城縣廢制,無鹽并入須昌縣。北周須昌、壽張二縣屬魯州。隋壽張遷治壽張集,屬濟北郡;開皇十六年(596年),析無鹽縣境置宿城縣,宿城、須昌二縣屬鄆州(治鄆城)。唐須昌、宿城、壽張三縣同屬鄆州(治遷須昌);貞元四年(788年)宿城改名東平縣;太和四年(830年)改東平縣為天平縣,三年后撤天平縣并入須昌縣。五代后唐須昌改名須城縣。宋至道三年(997年)置京東西路安撫使于鄆州;咸平三年(1000年)河決鄆州,州城浸沒,遂移州、縣城于王陵山前五里平原處(今州城);宣和元年(1119年)改鄆州為東平府(治須城)。金天會六年(1128年)須城為東京,為山東西路首邑,與壽張縣同屬東平府。元屬東平路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東平府降為州,須城縣并入,屬濟寧府;洪武十八年(1385年)東平州改屬兗州府,州領(lǐng)轄汶上、東阿、平陰、陽谷、壽張五縣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升東平州為直隸州;雍正十三年(1735年);撤直隸州為散州,沿治東平州城,屬泰安府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改州為縣,屬濟西道;1928年撤道制,直屬山東省政府。1945年5月,屬冀魯豫第八專署。建國后,先后隸屬冀魯豫第七專區(qū)、泰西專區(qū)、泰安專區(qū)、聊城專區(qū);今屬泰安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