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37108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元和郡縣志》卷11:文登縣“取縣界文登山為名”!短藉居钣洝肪20載:“文登山,在縣北二里。故老相傳,秦始皇東巡,召集文人登此山論功頌德,因名!保ㄖ袊孛Z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據(jù)考證,遠在新石器時代,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。夏、商為青州地。周時為萊子國地。春秋為牟子國地。戰(zhàn)國為齊郡睡縣地。西漢屬青州東萊郡不夜、昌陽二縣地。東漢屬昌陽縣地。三國魏屬光州東牟郡觀陽、牟平二縣。南北朝北齊天統(tǒng)四年(568年),析牟平、觀陽地置文登縣,以境內文登山名縣,(相傳,秦始皇東巡成山,路過文城之東山,召集文人論功頌德,此山因名為文登山。)屬光州長廣郡。隋屬青州東萊郡。唐屬河南道,武德四年(621年)于文登城置文登州,簡稱登州,領文登、觀陽二縣;六年,觀陽屬萊州,析置清陽(今福山地)、廓定(今海陽地)三縣屬登州。貞觀元年(627年)州廢,二縣入文登縣,屬萊州;如意元年(692年)復置登州(州治在今牟平縣),文登縣屬之。宋屬京東東路登州(州治在今蓬萊縣)。金屬山東東路寧海州(州治在今牟平縣)。元初屬益都路寧海州,至元九年(1273年)直隸都省山東寧海州。明屬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寧海州。清屬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(府治在今蓬萊)。民國初年屬山東省膠東道;1921年改屬東海道(道尹公署駐煙臺);1928年廢道,直屬山東省國民政府;1935年改屬山東省第七行政區(qū)。1938年夏國民黨文登縣政府遷縣城10公里之張家產;1940年4月遷昆侖山南西于疃。1940年初,日軍侵犯,文登城淪陷,4月偽文登縣公署于文登城成立,先后屬偽山東省東海道魯東道。同年6月,文登縣抗日民主政府于南圈村成立,山東省膠東行署東海專區(qū),12月文登縣析為文東、文西兩縣,文東縣習稱文登縣,縣治先后駐萬家莊、高村和大水泊;1942年8月文登西縣政府改為文西行署,行署機關先后駐腸里,嵩▉、西于疃、汪疃等地。1945年春文西行署改稱昆侖縣,縣治先后在汪疃、文登城等;文東縣改為文登縣,縣治在大水泊。1950年兩縣改屬山東省文登專區(qū);1956年3月兩縣合并稱文登縣,縣治文登城,同年文登專區(qū)撤銷,改屬萊陽專區(qū);1958年萊陽專區(qū)改稱煙臺專區(qū);1983年11月隸屬煙臺市;1987年10月劃歸威海市;1988年12月1日撤縣改置文登市,直屬山東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