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11123000000
    地名由來:《水經(jīng)·延江水注》:“▉縣,故犍為郡治也?h有犍山!报伩h故治在今貴州遵義市。犍為郡應(yīng)以犍山為名。后移治僰道,即今四川宜賓市。清乾隆《犍為縣志》卷1《縣圖考》稱:“邑治之南十五里又有犍為山,形如伏犀,昔人以犍名郡,蓋象此山從建牛之義。”疑出于附會(huì)。(中國(guó)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今縣地,秦時(shí)屬蜀郡。漢至隋,大部分時(shí)間隸于犍為郡。北周武帝保定三年(563年)在原南安縣境設(shè)置沉犀郡,立武陽縣,這是全縣境置縣政權(quán)之始,隋開皇三年(583年)廢北周所置沉犀郡,改武陽縣(北周所置,非漢之武陽)為犍為縣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嘉州。犍為縣先屬戎州,上元二年(675年),改屬嘉州,(治所在今樂山市市中區(qū))時(shí)嘉州領(lǐng)八。犍為即其一,天寶元年(742年)改嘉州為犍為郡,乾元元年(758年)犍為郡復(fù)為嘉州,犍為縣均先后隸之,治所未變,乾元元年以后再無犍為郡,只有犍為縣,北宋初,犍為縣仍隸屬嘉州,宋乾德四年(966年)升嘉州為府。屬西川路,犍為縣定為嘉定府,同年,廢玉津縣為鎮(zhèn),并入犍為縣,中大祥符四年(1011年),治所在今清溪鎮(zhèn)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嘉定府為州,領(lǐng)六縣,犍為即其一,屬四川布政使司。清初,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升嘉定為府,領(lǐng)縣七,犍為即其一,屬嘉定府,治所未變。1912年犍為縣仍屬嘉定府,1913年以道轄縣,犍為縣屬上川南道。1914年改上川南道為建昌道,犍為縣屬建昌道,1930年撤銷道制,以省轄縣,犍為縣直屬四川省政府。1935年劃全省為18個(gè)行政督察區(qū),犍為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樂山。1949年12月15日后屬樂山專區(qū)管轄。1968年,專區(qū)改稱地區(qū),犍為縣屬樂山地區(qū)。1985年6月撤銷樂山地區(qū),改為地級(jí)市,犍為縣隸屬樂山市,縣府駐地玉津鎮(zhè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