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1152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據(jù)《大明一統(tǒng)名勝志·四川名勝志》卷20:宜賓縣“唐之義賓縣也,取其慕義來賓矣。寧開寶中改義為宜,以避太宗諱云”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古為僰人聚居地,春秋戰(zhàn)國時屬蜀國。秦滅巴蜀后為秦國蜀郡地。西漢高后年間置為僰道縣(亦有秦建縣之說)。高后六年(前182年)筑城,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置犍為郡,僰道為屬縣。王莽時改犍為郡為西順郡,改僰道為僰治。東漢光武帝復(fù)西漢舊制,犍為、僰道仍用舊名。梁時僰道縣一度沒于“夷獠”,武帝大同十年(544年)于僰道縣置戎州。北周于原僰道地置為外江縣。隋煬帝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,復(fù)外江縣為僰道縣,屬犍為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復(fù)隋開皇舊制,犍為郡復(fù)稱戎州,僰道縣屬之。貞觀元年(627年)建道制戎州隸劍南道,六年(633年)設(shè)戎州都督府,僰道縣屬之。天寶元年(742年)改戎州稱南溪郡,僰道縣隸之。肅宗乾元元年(758年),又改南溪郡為戎州。五代前蜀、后唐、后蜀悉因唐制。宋初,僰道縣仍屬戎州。熙寧四年(1071年)降與僰道縣西北連界的宜賓縣為宜賓鎮(zhèn),其地并入僰道縣;兆谡退哪辏1114年)改戎州為敘州,改僰道縣名宜賓縣。元屬敘州路。明屬敘州府,清因之。1912年后縣廢,1913年裁府改道,復(fù)縣,屬下川南道。1914年屬永寧道。1935年屬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9年后屬川南行政區(qū)宜賓專區(qū)。1951年6月析宜賓城區(qū)及城交4鄉(xiāng)建宜賓市,分治。1952年8月合省屬四川省宜賓專區(qū),1968年改為宜賓地區(qū)。1965年7月縣治所由宜賓城區(qū)遷駐柏溪鎮(zhèn)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