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45200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揭陽是廣東古縣之一,因揭陽嶺而得名!蹲x史方輿紀要》卷103:揭陽故城“在(揭陽)縣西北,揭?guī)X之南。漢置縣,以揭?guī)X為名”?h在揭?guī)X之南,故曰揭陽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揭陽是廣東古縣之一,因揭陽嶺而得名。秦始皇平定南越后,于秦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置揭陽縣,隸揚州南?ぁG啬,趙佗自立為南越王,揭陽歸佗。漢元鼎六年(前111年),揭陽歸漢,仍隸南海郡。晉咸和六年(331年)改隸東官郡。義熙九年(409年)分東官郡,置義安郡,揭陽縣廢,屬海陽縣。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割海陽縣之水寧、延德、崇義三鄉(xiāng)共13都置今揭陽縣。宋紹興二年(1132年)又廢,并入海陽。紹興八年(1138年),復(fù)建揭陽縣,隸潮州?h治初設(shè)于吉帛村(今漁湖鎮(zhèn)京崗村),后定于玉窖村(今榕城鎮(zhèn))。明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劃龍溪都(今潮州市庵埠一帶)歸海陽;又劃鯇江、鱷浦、蓬州三都湊建澄?h。清乾隆三年(1738年)年,割藍田都之九、十鄙(今豐順縣湯坑一帶)合建豐順縣。1911年,辛亥革命勝利,廢潮州府,揭陽縣先后隸屬廣東省第五、六、八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。1948年5月,在大北山區(qū)成立的潮揭豐人民行政委員會(翌年3月改為揭陽縣人民行政委員會);1949年1月,在小北山區(qū)成立的潮揭豐邊人民行政委員會。兩址轄境約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一。1949年10月后,揭陽縣建制不變,先后隸屬于潮汕區(qū)行政督察專員公署、潮汕專員公署、粵東辦事處、粵東行署;1956年,改隸汕頭專區(qū);1958年冬,廢豐順縣,湯坑、八鄉(xiāng)、豐良、潘田公社并入揭陽縣;1961年復(fù)置豐順縣,原并地仍歸豐順;1965年7月,劃出河婆、良田、坪上、龍?zhí)、灰寨、五?jīng)富、京溪園、錢坑、金和、塔頭、鳳江、東園公社和棉湖鎮(zhèn)合置揭西縣;1968年3月,隸汕頭地區(qū)革命委員會,1979年隸汕頭地區(qū)行政公署,1983年9月隸汕頭市人民政府。縣治位于榕城鎮(zhèn)。國務(wù)院1991年12月7日批準撤銷揭陽縣,設(shè)立揭陽市(地級),設(shè)立揭陽市榕城區(qū)。將揭東縣和原汕頭市的揭西、普寧、惠來縣劃歸揭陽市管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