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10928000000
    地名由來:秦王(贏政)七年(公元前20年)置濮陽縣,屬東郡。從此始有濮陽之名。

    歷史沿革:古為帝丘。秦王(贏政)七年(公元前240年)置濮陽縣,屬東郡,從此始有濮陽之名。漢因之。新莽時期改為“治亭”,屬兗州。隋代稱澶淵縣,“屬魏州,尋屬滑州”。唐稱澶水縣,屬黎州,后屬澶州。貞觀元年(627年)廢澶州,澶水縣仍屬黎州。大歷七年(772年)復(fù)置澶州,澶水為屬縣。五代仍稱澶水縣。后晉天福三年(938年),澶州州治自頓丘移至德勝南城,稱澶州為防御州。開運(yùn)元年(994年)升澶州為鎮(zhèn)寧節(jié)度。北宋仍稱澶州,屬澶淵郡,州治設(shè)在南城。熙寧十年(1077年)“南城被水淹沒”,州治移至北城(今濮陽城址),熙寧四年(1105年)改澶州為“北鋪”,五年(1106年)升為開德府。宣和二年(1120年)置鋪郡,復(fù)稱澶州,屬大名路。金代稱開州,濮陽為州治。元、明、清三代仍稱開州,屬大名路。1913年改開州為開縣。次年,改稱濮陽縣,屬河北大名府。1941年為便于抗日,將濮陽分置為濮陽、昆吾、尚和三縣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劃濮陽城關(guān)區(qū)為行署直轄市。1946年撤銷濮陽市,城關(guān)區(qū)仍歸濮陽縣。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濮陽專署,專署設(shè)在濮陽。194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濮陽、昆吾、尚和合為濮陽縣,仍屬平原省濮陽專署。1954年濮陽專署撤銷,濮陽屬河南省安陽專署。1958年安陽、新鄉(xiāng)兩專署合并,濮陽屬新鄉(xiāng)專署,1962年,新鄉(xiāng)、安陽兩專署分設(shè),濮陽縣仍屬安陽專署。1983年9月1日,建立省轄濮陽市,濮陽縣改為濮陽市郊區(qū)。1987年6月恢復(fù)濮陽縣建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