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411081000000
    地名由來:據(jù)《汲冢周書》:“禹都陽城,后居陽翟!贝说貫橄挠硭,故以禹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原始社會末期,是夏部族活動中心,禹因治水有功,在此受封為“夏伯”。禹之子啟于此創(chuàng)建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—夏,“夏邑”即為禹州最早的名稱。春秋時為鄭國別都“櫟邑”。戰(zhàn)國初,韓景侯建都于此,稱“陽翟”,嫡傳烈侯、文侯、哀侯四代。秦滅韓,以其地置“潁川郡”,郡治首府設(shè)在“陽翟”。漢仍為潁川郡,時轄20縣。隋屬襄城郡,唐屬河南府,北宋屬潁昌府,金于此置“鈞州”,歸開封府。元代仍為鈞州,屬汴梁路。明萬歷三年(1575年)因避皇帝朱翊鈞諱,遂改鈞州為“禹州”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禹州為直隸州,領(lǐng)新鄭、密縣。1913年改禹州為“禹縣”,屬豫東道。1927年廢道,直隸河南省政府。1932年8月屬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(qū),同年10月改屬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4年成立禹縣抗日民主政府,1945年改為禹縣民主政府,歸豫西行署,1948年屬豫西五專署。1949年歸屬許昌專區(qū)。1988年6月撤銷禹縣,設(shè)立禹州市,為省計劃單列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