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區(qū)劃代碼:500226000000
    地名由來:唐乾元二年(759年)劃瀘、普、合、渝、資、榮六州之地置昌州,同時新置昌元縣,因是昌州首縣,又為州治所在,故名。據(jù)《大明一統(tǒng)名勝志·四川名勝志》卷16:榮昌縣“唐乾元中于此置昌州及昌元縣,今名洪武四年改,以介于榮州也”。當由榮州、昌州二地為名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
    歷史沿革:古時即有濮、庸及后來的巴族人定居,秦屬巴郡江州,漢為資中、江陰、墊江三縣地,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時期分屬江陰、漢安兩縣,隋和唐初為瀘州、內(nèi)江兩縣屬地。唐乾元二年(759年)劃瀘、普、合、渝、資、榮六州之地置昌州,同時新置昌元縣,因是昌州首縣,又為州治所在,故名。駐地在今昌龍鄉(xiāng)獅子壩。唐大歷六年(771年)因兵亂,州、縣均廢置。大歷十年(775年)復(fù)置昌州和昌元縣。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縣城被兵焚毀,移治羅市鎮(zhèn),屬潼川府路。宋天禧年間(1019年左右)徒縣治于寶蓋鎮(zhèn)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廢昌州及昌元縣,縣地并入大足縣。明玉珍建立夏國后,天統(tǒng)元年(1363年)在原昌元縣地設(shè)置昌寧,治所在今昌龍鄉(xiāng)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置榮昌縣,治所在今昌元鎮(zhèn),屬重慶府。清仍置,隸川東道重慶府。1912年后,仍置榮昌縣。1935年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9年12月后,先后隸屬璧山專區(qū)、江津?qū)^(qū)、永川地區(qū)。1983年4月永川地區(qū)與重慶市合并,榮昌縣隸屬重慶市。